找到相关内容64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恩洋先生与禅宗

    闻乘是听闻佛法,修三十七道品,禅宗是“佛向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”与“度己不度人”、“自了汉”等贬义词没交涉。他是中国化的佛教,自有其理论体系,有如“我国佛教奉行了千余年的大乘法,却至今仍无法独立传授菩萨...

    王赐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3955230.html
  •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

    总结为“八正道”,或曰“贤圣八道”,即:正见、正思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,从身、口、意三个方面规范佛徒的日常思想行为;再简要一些,又被归纳为戒、定、慧“三学”,或扩展为“三十七道品”。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5655773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集(2)

    我们的病找出来,然后依据病原,开了许多处方,教我们修行。像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四摄、六度(《华严经》讲十度》、三十七道品,这些都是药方。念了阿弥陀佛,往生极乐世界,这是非常奇妙的药方。很简单的四个字、六个...

    成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3955945.html
  • 四阿含经的研究(1)

    ,特别大乘思想生起重要的依据。在思想发展上虽不及大乘思想丰富,但大乘教的空、缘起、中道以及大乘所用的术语:若三十七道品、三增上学、四摄事等,都预见于阿含经中。龙树的空,无着的有,显明的都受了阿含深刻的...

    力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4456146.html
  • 生活中的七觉支

    菩提分法的善士;其次,听闻正法、内正思惟、法次法向,开法眼见道;接著,才能够实际地修道──修习三十七菩提分法(三十七道品)的次第开展及整体运用。   三十七菩提分法的修习要点如下:(一)以修习“四念处...慧身、解脱身、解脱智见身;以正觉净化贪、嗔、痴,解脱惑、业、苦,过著自在“解脱的生活”。  (四)“灭恶增善”为佛法修行的主旨要义,“四正勤”为修行的原则,以“七觉支”实践“三十七道品”为正法。在生命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756394.html
  • 天台宗简明教程(3)

    此刻观修进道,则应改修它法,使之趋入菩提涅槃。因为经破法遍后,仍未悟入无生之理,就必须检讨得失,时时必以护持真如心于六度正轨,使自己不产生阻塞而圆会实相观智。   六、道品调适 即应用大乘三十七道品,...  6. 破法遍与识通塞的观法有何不同?   7. 道品调适与对治助开有何差异?   8. 为何要了知自己所证的位次?   9. 能安忍与离法爱应如何去领悟?   思考题:   1. 由十法...

    宋智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3356409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1

    。辩修对治品,主要内容是修习三十七道品,由此契入空性对治烦恼。辩修分位品、辩得果品,阐述修行要经历的过程和结果。辩无上乘品,从正行无上、所缘无上、修证无上等三方面显示大乘法门的殊胜。  唐译本根据七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256497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3

    最终要圆满成就的。在修学佛法过程中,要成就菩提,达到这个最高目标,有以下三种障碍:  第一,不生善法障,即不产生善法。我们修学佛法、成就菩提,必须修习种种善法。从五戒、十善到六度、四摄、三十七道品,凡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456499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1)

    诸法真实,是修学佛法所应通达的。《辨修对治品》主要内容是修习三十七道品,由此契入空性,对治烦恼。《辨修分位品》、《辨得果品》阐述修行要经历的过程和结果。《辨无上乘品》从正行无上、所缘无上、修证无上等三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956515.html
  • 正性离生

    实相,蕴、处、界,四圣谛、十二因缘、三十七道品乃至一切种智,毕竟空无所得,是名入“菩萨位”。如:  (1)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卷23〈六喻品〉:  一切有所得是非菩萨位,一切无所得是菩萨位。…色是有所得...见道位”,是预入圣者之流,最多再历七番生死,必入涅槃。  大乘法中,菩萨遍学一切善法一切道,行六波罗蜜、三十七道品等,谛观诸法实相。入“菩萨正性离生”已,得入法性中不证实际。由得“无生法忍”,断一切...

    戴裕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5456556.html